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昌都要闻

天津这场发布会介绍了昌都解放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2020年06月16日 12时26分

【字体:

打印本文

分享:

6月12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西藏昌都解放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昌都解放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昌都解放70周年大庆筹备情况。

1950年10月19日,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在昌都升起,标志着昌都获得解放。西藏昌都市政府副市长、新闻发言人赵明介绍,70年来,昌都经济制度、经济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彻底告别了封闭落后的自然经济,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迈进的跨越转变,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连续多年保持高位增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经济社会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好、群众得实惠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不断壮大。2019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完成220.96亿元,是1958年0.41亿元的539倍,年均增长8.1%(可比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45元,是1959年的525倍,年均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650元,是2005年7500元的4.3倍,年均增长11.1%。
赵明说:“昌都立足资源禀赋,用好用活用足中央、自治区各项扶持政策,大力发展藏东高原特色农牧业、绿色工业和第三产业,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了经济发展质与量同步的提升。”
国家和自治区持续加大昌都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截至2019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789万公里,县(区)通畅率达到100%,乡(镇)通达率、通畅率分别达到100%、93%,行政村(居)通达率达到100%,彻底改变了昔日出行全靠人背马驮、走骡马驿道的落后状况;1995年建成昌都邦达机场并先后开通了昌都至拉萨、成都、重庆、西安等四条直达航线,每周航班达到80余架次,架起了连接祖国内地的空中走廊,让山高谷深的昌都与祖国内地紧紧相连。
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昌都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城乡融合一体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昌都主城区建成了解放广场、明珠公园、茶马桥、胜利街下穿隧道、昌都镇供水工程等一大批重大城市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截至2019年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29.2%。坚持规划引领、高位推动,精准、有序、有效推进“七城同创”工作。截至2019年底,各专项创建指标完成762项、完成率达到85.43%,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昌都持续用力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完善生态制度,强化生态治理,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突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市主要江河干流、流经主要城镇河流和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国家Ⅲ类及以上标准,昌都主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100%,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环境得到全面保护。
赵明介绍,在脱贫攻坚方面,昌都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就,并将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减贫3.84万户19.46万人,1127个贫困村退出,11县(区)实现脱贫摘帽,有史以来第一次基本消除绝对贫困。教育事业突飞猛进。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69所,在校学生达14.7万人,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分别达到79.75%、99.85%、100.38%、65.9%。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截至2019年底,昌都医疗卫生机构达369个,拥有床位2765张,卫生技术人员3642人,每千人拥有病床数和卫生技术人员分别达到3.5张、4.62人;孕产妇死亡率降至38.24/10万,婴幼儿死亡率降至6.63‰,人均寿命从1950年的35.5岁提高到2019年的70岁,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提高到87.6%,相关指标与70年前相比均大幅提升。优秀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弘扬。截至2019年,昌都已建成市图书馆及11县(区)民间艺术团排练场所、13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寺庙书屋实现全覆盖。目前,昌都已建有卡若遗址、小恩达遗址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93处,昌都锅庄、芒康弦子、丁青热巴、盐井制盐技艺等项目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藏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有序有力。2019年全市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47.68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9.1万人,转移富余劳动力12.27万人,开发就业岗位8300个,新增城镇就业5153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9.0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昌都70年的发展变化是西藏70年发展变化的缩影。筹办好各项纪念活动,对于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中央治藏方略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重要论述在西藏昌都的成功实践,展现昌都解放70年来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激发昌都人民在内的西藏各族人民更加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增进“五个认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维护祖国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市委副秘书长、庆祝活动筹备领导小组成员胡剑弦介绍,昌都解放70周年大庆正在积极筹备中。
举行一场庆祝大会上,将由各族各界群众组成方阵行进式表演和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文艺演出,展示各行各业70年来的发展成果,体现昌都各族人民对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定拥护和衷心爱戴;举办一场成就展,展示70年来昌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展示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藏东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举行一场革命先烈凭吊活动。向为解放昌都牺牲的革命烈士缅怀致敬;举办一场专场文艺晚会。将以情景剧的形式讲述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和睦、百姓安居乐业、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精神昂扬的昌都故事;开展一系列文化文艺活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举办内容丰富、群众参与、喜闻乐见的文化文艺活动;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邀请中央和自治区主流媒体开展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全方位宣传70年昌都历史性巨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新发展、新变化、新成就,进一步提升昌都知名度美誉度;开展一系列慰问活动。活动期间将由自治区代表团对驻昌解放军、统战爱国人士和宗教界人士、武警部队、公安干警,离退休老同志等代表,相关县(区)开展慰问,把区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同时,昌都市委市政府也将组织看望慰问为昌都解放、建设、改革、发展、稳定作出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和老同志代表,以及基层各族干部群众。(津云新闻记者赵颖妍)


1950年10月19日,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在昌都升起,标志着昌都获得解放。西藏昌都市政府副市长、新闻发言人赵明介绍,70年来,昌都经济制度、经济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彻底告别了封闭落后的自然经济,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迈进的跨越转变,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连续多年保持高位增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经济社会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好、群众得实惠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不断壮大。2019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完成220.96亿元,是1958年0.41亿元的539倍,年均增长8.1%(可比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45元,是1959年的525倍,年均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650元,是2005年7500元的4.3倍,年均增长11.1%。
赵明说:“昌都立足资源禀赋,用好用活用足中央、自治区各项扶持政策,大力发展藏东高原特色农牧业、绿色工业和第三产业,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了经济发展质与量同步的提升。”
国家和自治区持续加大昌都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截至2019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789万公里,县(区)通畅率达到100%,乡(镇)通达率、通畅率分别达到100%、93%,行政村(居)通达率达到100%,彻底改变了昔日出行全靠人背马驮、走骡马驿道的落后状况;1995年建成昌都邦达机场并先后开通了昌都至拉萨、成都、重庆、西安等四条直达航线,每周航班达到80余架次,架起了连接祖国内地的空中走廊,让山高谷深的昌都与祖国内地紧紧相连。
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昌都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城乡融合一体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昌都主城区建成了解放广场、明珠公园、茶马桥、胜利街下穿隧道、昌都镇供水工程等一大批重大城市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截至2019年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29.2%。坚持规划引领、高位推动,精准、有序、有效推进“七城同创”工作。截至2019年底,各专项创建指标完成762项、完成率达到85.43%,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昌都持续用力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完善生态制度,强化生态治理,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突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市主要江河干流、流经主要城镇河流和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国家Ⅲ类及以上标准,昌都主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100%,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环境得到全面保护。
赵明介绍,在脱贫攻坚方面,昌都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就,并将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减贫3.84万户19.46万人,1127个贫困村退出,11县(区)实现脱贫摘帽,有史以来第一次基本消除绝对贫困。教育事业突飞猛进。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69所,在校学生达14.7万人,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分别达到79.75%、99.85%、100.38%、65.9%。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截至2019年底,昌都医疗卫生机构达369个,拥有床位2765张,卫生技术人员3642人,每千人拥有病床数和卫生技术人员分别达到3.5张、4.62人;孕产妇死亡率降至38.24/10万,婴幼儿死亡率降至6.63‰,人均寿命从1950年的35.5岁提高到2019年的70岁,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提高到87.6%,相关指标与70年前相比均大幅提升。优秀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弘扬。截至2019年,昌都已建成市图书馆及11县(区)民间艺术团排练场所、13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寺庙书屋实现全覆盖。目前,昌都已建有卡若遗址、小恩达遗址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93处,昌都锅庄、芒康弦子、丁青热巴、盐井制盐技艺等项目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藏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有序有力。2019年全市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47.68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9.1万人,转移富余劳动力12.27万人,开发就业岗位8300个,新增城镇就业5153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9.0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昌都70年的发展变化是西藏70年发展变化的缩影。筹办好各项纪念活动,对于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中央治藏方略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重要论述在西藏昌都的成功实践,展现昌都解放70年来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激发昌都人民在内的西藏各族人民更加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增进“五个认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维护祖国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市委副秘书长、庆祝活动筹备领导小组成员胡剑弦介绍,昌都解放70周年大庆正在积极筹备中。
举行一场庆祝大会上,将由各族各界群众组成方阵行进式表演和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文艺演出,展示各行各业70年来的发展成果,体现昌都各族人民对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定拥护和衷心爱戴;举办一场成就展,展示70年来昌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展示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藏东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举行一场革命先烈凭吊活动。向为解放昌都牺牲的革命烈士缅怀致敬;举办一场专场文艺晚会。将以情景剧的形式讲述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和睦、百姓安居乐业、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精神昂扬的昌都故事;开展一系列文化文艺活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举办内容丰富、群众参与、喜闻乐见的文化文艺活动;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邀请中央和自治区主流媒体开展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全方位宣传70年昌都历史性巨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新发展、新变化、新成就,进一步提升昌都知名度美誉度;开展一系列慰问活动。活动期间将由自治区代表团对驻昌解放军、统战爱国人士和宗教界人士、武警部队、公安干警,离退休老同志等代表,相关县(区)开展慰问,把区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同时,昌都市委市政府也将组织看望慰问为昌都解放、建设、改革、发展、稳定作出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和老同志代表,以及基层各族干部群众。(津云新闻记者赵颖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