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贡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左贡县2023年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2023-12-13   浏览次数:   【字体:


左贡县2023年农牧民群众增收和

转移就业工作要点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贯彻落实二届市委历次全会、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县委农村工作会议及政府工作报告的新要求、新任务,圆满完成年度既定增收目标任务,确保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根据昌都市增收办《关于印发2023年全市农牧民增收工作要点》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现制定我县2023年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及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自治区、昌都市“两会”,区党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县委经济工作及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及自治区实施办法部署安排,持续强化党对农牧民增收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工作嵌入锚定“四件大事”,着力推进“四个创建”,努力做到“四个走在前列”目标中,以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为主线,以全面深化农牧区改革增加财产性收入为重点,以扩大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为突破口,坚持农牧业内部与外部增收并举、政策补贴与项目拉动增收互动,特色产业开发与劳务输出增收共促,努力构建产业、改革、就业、政策联动的增收工作新格局,力争完成年初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持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实现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全面细致做好农牧民就地就近就便就业和外出转移就业各项工作,力争全年开展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1320人,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10700人,实现转移就业收入达9200万元。

1.就业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就业,全力提升技能培训市场匹配度。一是立足市场需求开展“实效性”培训。推动技能培训向就业市场需求聚集,引导培训资源向市场急需、企业生产必需、项目建设紧缺等领域集中,重点开展紧缺职业工种培训,市场需要什么工种就培训什么工种,增强培训实效性,以“送培下乡”“区外培训”“企业代包”“以工代训等多种渠道开展碎片化、灵活性、实时性培训。二是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定向性”培训。围绕乡村振兴领域产业布局和人才需求,以“技能单”建设提升工资性收入,着眼产业长远发展和全产业链培育需求,建立产业吸纳就业用工统计机制,设立用工实名统计制度,提供“多元化”的就业岗位,开展“多形式”的技能培训,形成互利互赢联结关系,切实解决产业发展各个阶段的产业人才需求问题。三是聚焦灵活就业开展“适应性”培训。聚焦直播带货、网约配送、线上培训、网络主播等新就业形态和市场灵活就业人员需求,按照培训、就业意愿和市场岗位空缺合理确定培训工种,并将国家通用语言、观念引导、就业指导、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工匠精神贯穿到培训全过程,帮助灵活就业人员提高就业竞争力,大力激发群众稳岗就业的自信心,逐步实现稳岗就业。〔牵头部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部门:县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2.工程项目建设吸纳转移就业。一是大力实施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传、帮、带”农牧民增收“造血工程”,广泛开展水利施工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和施工企业施工现场“五大员”培训,提高农牧民就业能力。二是在全县高标准农田、清洁能源等项目建设中,进一步提升农牧民参工投劳、机械租赁等积极性,增加农牧民收入。三是鼓励农牧民施工队通过整合、重组等方式转型升级,向建筑企业正规化发展,鼓励区外具备优质资源的人员以技术、资金入股的方式参与农牧民施工队企业联营,提高农牧民施工队市场竞争力和工程承揽能力。四是严格落实400万元以下政府投资项目全部交由有资质的农牧民施工企业承建,确保农牧民工达到全部用工量的80%以上和政府投资项目农牧民工劳务用工不得低于用工总量的45%以上的要求,按照“应用尽用、能用尽用”的原则,充分挖掘重点工程项目特别是“扎拉水电站”主体工程建设及附属临建、服务保障、建后管护等方面用工潜力,围绕适合人工作业、劳动密集型的建设任务和用工环节,广泛动员农牧民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实现转移就业。结合农田水利等基础工程建设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吸纳当地农民工参加工程建设,尽可能增加劳务报酬发放规模,为农牧民就近就业增收创造条件。五是鼓励国有企业在项目建设中优先吸纳脱贫户、监测户转移就业或劳务用工,鼓励引导能源企业在项目所在地优先使用农牧民劳动力。六是持续健全、完善、落实根治农民工欠薪工作机制、农民工工资支付预警机制,规范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切实解决其“忧酬烦薪”事。〔牵头部门:县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交通运输局、住建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责任部门:县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3.加大农牧民工服务保障能力。一是持续聚焦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不足问题,促进特大型安置区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丰业。持续健全800人以上的安置点设立就业创业服务窗口建设,富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供给,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就业创深入摸底易地搬迁群众就业需求,广泛开展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岗位推介、劳务转移等专项就业帮扶。聚焦未就业和就业不稳的脱贫人口,建立就业帮扶台账。二是依托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与失业登记、参加社会保险等信息比对,定期开展电话联系。上门走访,准确掌握就业失业状态,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按月在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更新相关数据。持续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优先为脱贫享受政策人口提供就业指导服务,推荐就业岗位。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加强就业帮扶转移就业基地、扶贫车间等规范管理,促进弱劳力、半劳力等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就近就地就业,积极对接对口援助地区和央企做好东西部劳务协作,帮助更多的脱贫人口实现跨区域稳定就业。三是健全就业援助制度,鼓励企业吸纳困难人员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持续做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进一步推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完善残疾人就业支持服务体系、劳动权益保障制度、人才技能服务和用人单位激励机制。用好用活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人等困难人员就业。〔牵头部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部门:县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4.加大转移就业路费补贴力度。进一步做好脱贫劳动力(监测对象)就业帮扶工作,切实帮扶脱贫家庭(监测对象)增加就业收入,严格按照《关于贯彻国家乡村振兴局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的通知(藏乡振发〔2022〕87号)等文件要求,脱贫人口或监测对象发放一次性路费补贴和求职补贴。对跨县区、跨地市、跨省有组织劳务输出,且年度就业时间累计达到 6 个月及以上的脱贫人口监测帮扶对象。给予每人500元、1000元、2000元的路费补贴;对跨省到区外就业的脱贫人口监测帮扶对象,连续就业 6 个月以上的,在此标准上增加50%执行(即:可多申请 1000 元路费补贴)。对跨县区、跨地市、跨省有组织劳务输出,且年度就业时间累计达到6个月及以上的脱贫人口监测帮扶对象。给予每人200元、300元、500元的求职创业补贴;对跨省到区外就业的脱贫人口监测帮扶对象,连续就业6个月以上的,在此标准上增加50%执行(即:可多申请 250 元的求职创业补贴)。〔牵头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乡村振兴局;责任部门:县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推动农牧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牧民经营净收入含金量。紧紧围绕提升“五大养殖”“七大种植”基地建设,推动农牧区一二三产业持续发展,促进产能提升、产品升级、产业延伸,加快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好扶贫产业项目提档升级工作,着力稳住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增长贡献率。

5.全力打好农牧业提质增效攻坚战。一是着力在“稳粮、兴牧、强特色”上下功夫,持续提升农畜产品供给能力。全年全县牦牛、藏猪存栏量分别达6.4万头、1.2万头,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40%,牲畜出栏1.2万头(只/匹),出栏率达31%,实现收入4.54亿元;葡萄种植面积达到0.72万亩,产量达100吨,实现产值0.012亿元;饲草料种植面积达到0.2万亩,实现增收0.0432亿元。粮食种植面积达6.52万亩,粮食产量保持1.96万吨,其中青稞产量1.4万吨,实现产值0.78亿元;蔬菜种植面积0.63万亩、产量1.01万吨,实现产值0.98亿元。二是加快改善农业现代基础条件,建设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0.25万亩(新建0.13万亩、改造提升0.12万亩)、连片人工饲草基地1.1万亩;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确保青稞、牲畜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3%和43%以上。三是启动青稞、牦牛、牧草等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试点,培育高素质农牧民202人、轮训村级动物防疫员452人。牵头部门:农业农村局;责任部门: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成员单位、)政府〕。

6.推动高原特色农牧产业融合发展。一是以我县域推进乡村振兴为抓手,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确保农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0.28亿元。二是引导工业和高新数字产业向“三农”延伸,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对吸纳农牧民就业、兴边富民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加快推动农畜产品加工业规模化、特色化、标准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支持加工企业优先采购市域内原材料。三是支持物流企业通过整合县域快递物流资源,积极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试点,制定合理规范的物流管理制度、组建专业的物流运营团队,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加快电子商务供销合作社、快递物流相结合四是探索林草产业链,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就业: 1.建设林下牧场和林下种植产业基地,推动畜牧业与林草业的有机结合,提供就业机会;2.对符合条件且较为成熟的村居农牧民群众参与生态旅游和休闲农业,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增加就业机会,以政策为依托鼓励群众科学有序合法参与林下种植、采集、加工等林草产业发展,助力农牧民群众增收。牵头部门: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林草局、乡村振兴局;责任部门: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成员单位、)政府〕。  

7.加快推动旅游市场高质量发展。一是在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前提下,全面加快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利用辖区内富集的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科学编制《左贡县旅游发展规划》,力争全年接待游客人数达到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0万元。二是多渠道争取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能力,增强G318沿线景点吸引力,围绕左贡县乡村振兴战略“一核三副三线”的发展布局,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党建+文旅”融合,以点带面辐射引领文旅产业全面提质增效,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研发,充分利用旅游推介会、旅游主题活动、网红打卡点等渠道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大力利用新媒体改善宣传实效。牵头部门:县文旅;责任部门: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成员单位、人民政府〕。

8.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一是加强农牧民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相关扶持政策向规范化、示范性经营主体倾斜。全年我县计划新增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社2家,总数达到12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达到1家,自治区级示范社达到3家,市级示范社达到12家,入社群众达到1654人,合作社经营收入再提高13%。二是借助援藏专业技术人才优势,围绕核桃、蜂蜜、藏香等农特产品,组建电子商务传帮带小组,正在联合厦门集美大学开展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训;计划8月份组织面向政府工作人员、农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等12名参加区外电商培训。三是在登记窗口建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绿色通道,提供申请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的一站式服务。对申请事项做到一次性讲清、申请表格一次性发清、审批事项一次性审清。四是依托“12315”、0895-4554118投诉举报平台,建立健全涉农维权网络,提供便捷的投诉、咨询服务,切实维护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合法权益。五是加强农牧民合作社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督促合作社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规章制度、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积极开展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工作,切实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六是引导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农牧民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实现龙头企业提质发展。七是立足各乡(镇)优势和资源禀赋情况,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大胆选用思想解放、事业心强、思路清晰、群众认可、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经营村集体经济;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村班子年度目标考核的主要指标内容,让村级组织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集体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上来;围绕“土地合作型”“产业带动型”“物业经营型”“乡村服务型”等村集体经营模式,充分盘活集体资产,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增添活力;明确利益分配机制,提倡“多劳多得”原则,打破平均分红落后观念,提高村集体经济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牵头部门:委组织部、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场监管局;责任部门: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成员单位、人民政府〕。

9.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动脱贫人口增收扶贫产业项目提档升级、乡村建设、树立农牧民新风貌“四大行动”。一是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进一步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科学适度扩大监测范围,加大监测对象排查和帮扶力度,确保风险对像应纳尽纳、帮扶措施精准有力、风险消除及时准确,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二是持续开展全县“十三五”时期本县实施产业项目66个,项目总投资6.47亿元。其中已建成项目64个,签订项目资产移交确认书47个,严格落实《昌都市扶贫产业项目提档升级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实施产业项目按照“三个一批”进行分类(其中:巩固提升类项目42个,做大做强类项目11个,及时止损类项目13个),并为每一个项目提档升级“量体载衣”,因地制宜具体实施措施,健全项目经营管理主体,经营性质有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和农户。三是继续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支持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确保800人以上集中安置点至少有1个发展前景好、市场效益好、带动效应强的配套产业,800人以下的集中安置点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培育特色发展产业,继续加大对搬迁群众的就业培训和指导,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加强企业沟通调度,鼓励重点建设项目优先吸纳搬迁群众参与就业。四是持续做好消费扶贫。广泛动员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援左省市企业等各方面力量参与消费帮扶,确保全年消费帮扶产品销售额达到200余万元。牵头部门: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责任部门:县发改委、商务局、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成员单位、)政府〕。

(三)提升绿色生态导向惠农政策绩效,夯实农牧民转移净收入基础。不折不扣落实各类生产补贴、生活补助、生态补偿等补助补贴政策,着力提升预算执行绩效。

10.续优化财政政策结构体系和绩效管理水平。深化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适时对先行部分农业财政政策进行评估和调整,落实各部门和乡(镇)预算执行、绩效管理主体责任,预算执行进度,达到上半年50%、下半年不低于95%。推动形成财政、用钱单位多方联动以及“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机制。牵头部门:财政局;责任部门: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成员单位、人民政府〕。

11.继续大力推动农牧区生态保护修复。一是加大营造林、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修复、自然保护等林草工程项目建设力度,符合条件的林草工程项目全部交由有相关资质有实力的农牧民施工企业承建。二是落实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林补助等生态补偿补助政策,足额兑现林草资源管护经费。牵头部门:林草局、财政局;责任部门: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成员单位、人民政府〕。

12.全面落实农牧业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好财政支农资金,有效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加快落实2023年化肥、农药差价补贴政策,加快农机购置补贴执行。二是落实牲畜出售补贴政策资金。三是西藏自治区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2021-2025年》,遵照执行。四是支持探索试点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牵头部门:农业农村局、财政局;责任部门: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成员单位、人民政府〕。

(四)充分挖掘资源资产资金变革潜力,增强农牧民财产净收入活力。坚持资源、资产、资金协同发力,政府、县场、社会、金融共同支持。

13.持续加快农牧区“三变”改革。推进农村集体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耕地)流转工作。依托农村土地(耕地)、草场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建立健全土地、草场流转服务体系和农牧区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引导农牧民以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土地、草场的经营权。针对闲置地、集体统管土地和农户所承包的荒山、荒坡、荒田,鼓励经营管理能手、种养大户、专合组织采取返租承包、自主经营、租赁、抵押、承包作为入股经营等模式进行开发利用。全年累计实现耕地流转562亩,无草场流转,实现增收110余万元。牵头部门:农业农村局、林草局;责任部门: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成员单位、人民政府〕。

14.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一是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优化对青稞、“菜篮子”产品生产信贷保险服务,加大农田水利、仓储保险冷链物流、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领域金融支持,大力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确保全年青稞、“菜篮子”产品生产信贷保险实现逐年增长。二是持续优化农牧区基础金融服务,依法合规推进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农牧产品保险。三是广泛宣传西藏特殊优惠金融政策及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各项政策、产品和服务。四是对接相关部门完善全县乡村振兴经营主体融资需求清单,重点满足农牧业领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家庭旅馆等生产经营主体在生产环节、技术改造、设施设备更新等方面的资金需求。五是深入实施农业保险政策,探索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落实农牧民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种养殖业保险。牵头部门:农行左贡县支行、财政局、平安左贡分公司;责任部门: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成员单位、人民政府〕。

(五)强化农牧民增收支撑体系建设,确保各项增收措施落实落地。

15.夯实基层党建根基。一是以党组织建设带动其他组织建设,大胆选用思想解放、事业心强、思路清晰、群众认可、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切实让村干部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参谋者、实践者和参与者。二是管好用好强基惠民工作经费,与村干部(含驻村干部)年度考核、评先选优、提拔任用挂钩,让村级组织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集体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上来。三是广泛吸纳有经营能力的驻村干部、乡村振兴专干参与农牧民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等适度规模经营。四是持续加大村主干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培训三年巩固提升工程,切实提升村干部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水平,提高为民增收创收的能力。牵头部门:委组织部;责任部门: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成员单位、人民政府〕。

16.强化教育科技保障。一是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针对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动物疫情防控、农畜产品功能开发与利用等开展重点关键核心共性技术攻关与示范,解决一批制约农牧业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和技术瓶颈;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型乡(镇)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指导,鼓励引导支持资金、项目、人才、信息等向园区、乡(镇)聚集,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二是认真贯彻落实科技兴农战略,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论述,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动员农牧业科技人员深入第一线,把农牧业实用技术、科技成果、市场信息送到田间地头,助力农牧业生产,打通农牧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落实好教育“三包”政策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严格执行政策范围、对象、标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广泛宣传中央、自治区、昌都市和左贡县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让社会、家长和学生全面了解中等职业教育,了解中等职业教育为当地经济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进而掀起我县初中毕业生就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热潮,完成我县今年的中职招生任务对家庭困难农牧民子女在校生实施精准资助。牵头部门:县农业农村局、教育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17.强化社会保障支撑。一是进一步优化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二是提升社会事务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理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体制机制,拓宽公益慈善救助渠道,规范福利彩票公益基金使用管理扎实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三是保持医疗保障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统筹三重制度常态化保障平稳过渡。四是继续积极争取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牵头部门:民政局、医保局;责任部门:乡村振兴局、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成员单位、)政府〕。

18.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抓好“证照分离”改革、企业“一网通办”、市场主体简易销注、个体工商户职能审批等商事制度改革,破解市场主体投资兴业障碍,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和活力,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牵头部门:市场监管局;责任部门: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成员单位、人民政府〕。

19.优化气象服务保障。一是按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每月固定时间组织业务骨干对本站设备进行校准维护,对供电单元、通信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二是为提高基层灾害防御应急处置能力,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机制。三是及时兑现岗位补助,10个乡镇的管护员劳务费按季度分发。牵头部门:气象局;责任部门: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成员单位、人民政府〕。

20.强化涉农统计支持。加强涉农统计数据支持和服务,指导行业部门和各乡(镇)做好各类涉农统计工作。1.压实基层统计责任,强化统计制度保障。2.加强业务培训,常态督导数据质量。3.加强部门协作,强化指导作用发挥。牵头部门:统计局;责任部门: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成员单位、人民政府〕。

三、压实工作责任,突出地域特色,推动农牧民增收工作向纵深发展

各单位及各乡(镇)是组织开展并参与农牧民增收目标绩效考核的重要主体和对象,是农牧民群众增收工作信息上传下达、任务推进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要切实树立问题导向、任务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肩负七任务推进主体、目标实现主体、机制建设主体、责任落实主体职责,充分利用好自身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组织优势、发展优势、要素优势、牵头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调联动、推进有序的工作机制,制定好本单位及各乡(镇)年度农牧民群众增收工作方案或要点,特别要针对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建立专班运作、实体推动的工作机制,注重信息互通、经验交流、学习借鉴,各有侧重地体现地域特色、突出亮点工作。

(一)精准摸排清底数。各单位及各乡(镇)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紧紧围绕群众四项收入来源,立足专班推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是摸清各单位及各乡(镇)、村(居)三个层面群众主要增收载体并建立相关数据库。劳动资源(含家庭人口、劳动力、青壮年及其技能,转移就业情况、工作地点等);家庭经营资源,(含承包耕地、草场、运输车辆、工程机械、加工设备等经营性设备,种养殖场、企业、门店、摊点、农家乐、藏家乐、洒咧营地等)。二是摸清各单位、乡(镇)、村(居)辖区内群众增收的主要形式围绕群自主众创业、劳务输出、种养、兼业、精准脱贫等方面开展摸底排查并建立数据库,为因户施策、举措到户、分类指导、配套服务提供基础保障。

(二)对症下药出良方坚持目标、问题、结果为导向,在精准摸排的基础上,找准制约群众增收的主要堵点和难点,结合实际情况做到精准施策。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方面。要精准锁定培训对象,采取“培训+就业”“培训+产业”“培训+稳岗”“培训+院校”等模式,有针对性开展订单培训、实用培训、异地培训、院校培训,提升农牧民群众职业能力、实操能力、自律能力,还要加大技能培训后农牧民直接就业率的动态跟踪;还要在供求信息对接、组织联合招聘等方面,持续深化、清洁能源、400万元以下政府投资项目、高标准农田、“以工代赈”等项目建设和市场主体就业劳务协作,采取区域间定向输出、企业直接吸纳等方式,建立健全劳务品牌长期稳定劳务输出渠道,满足全县10700人富余劳动力短期性、季节性、长期性务工需求。农牧业经营体系方面。要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持续扩大再生产能力,通过“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进一步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群众增收;要实现农牧民合作社提质发展,在合作社厂房功能布局、食品安全制度健全,生产设施设备更新,规范工艺流程、相关营业资格获得等方面实现头,争取更多合作社生产的产品进入超市、电商等平台销售。实行科学分类指导方面。在摸底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辖区内创业型农牧户要积极引导支持他们克服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大胆进行“二次创业”,继续把生意做大做强,并带动乡亲邻里增收致富;针对劳务型农牧户,要全面了解其就业、培训等意向,做好有针对性的帮扶与培训,引导他们走出农牧区,走入区内外中小城镇,实现市场化就业增加收入;针对种养型农牧户,要充分调动并发挥“能人”效能,采取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经营等措施,促进其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现增收;针对脱贫型农牧户,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政策和5年过渡帮扶措施,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采取“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送技能”等帮扶措施和就业援助政策,并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实现增收。

(三)创新工作出特色。一是持续完善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就业工作机制。积极鼓励农牧民施工企业(队)按法人治理结构的模式组建现代化施工企业(公司),提升其承接政府投资400万元以下项目的能力。我县要在严格执行“400万元以下政府投资项目交由当地农牧民施工队实施”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完善相关制度,最大限度发挥项目建设促群众增收效能。我县要充分立足扎拉水电建设项目,加大协调对接、技能培训,广泛动员群众参工投劳、机械租赁和物资保供,增加群众收入,我县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群众增收特色工作。二是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引导群众增收。要依托旺达镇夯达农业产业建设,把碧土梅里雪山、东坝古民居及扎玉帕巴拉神湖打造成文旅强乡(镇),发挥不同乡(镇)的发展优势,带动群众增收。

(四)及时总结好经验。从对10乡(镇)督导调研和年终考评工作中不难看出,各单位、各乡(镇)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都是有一些典型经验做法的,但因疏于总结和推广,这些好的做法并未在全乡(镇)推广实行。因此,在今年的工作中,各成员单位、乡(镇)增收工作组要重视本县、乡(镇)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典型经验、案例收集与整理并及时报送县增收专班,起到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的目的。

                      


                     

                                                                              左贡县人民政府

2023年712

左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7月12日印发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