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贡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左贡县关于执行西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 2020-05-22   浏览次数:   【字体:

昌都市人民政府:

    根据您委通知,要求上报我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情况,经我县认真梳理,现将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左贡县生态环境现状

左贡县位于西藏东南部,北靠察雅,东依芒康,南接云南德钦,西与察隅、八宿相连,左贡县最低海拔2650米,最高海拔5434米,平均海拔3700米,县城驻地海拔3780米。318214国道交汇贯穿全境,具有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区位之便,是历代商贾由茶马古道进出西藏的必经之地。

全县总面积1.17万平方公里,辖37乡,12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5.8万人。怒江、澜沧江、玉曲河由北向南呈“川”字型纵贯全境奔流而下,形成三种不同的河谷地貌、气候特征。

根据左贡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我县林地面积523876.305公顷,站全县国土总面积的44.25%;非林地面积660103.775公顷,占全县国有面积的55.75%。其中,有林地面积287718.503公顷,占林地面积的54.92%;疏林地面积1877.179公顷,占林地面积0.36%;灌木林地面积217485.6公顷,占林地面积的41.52%;未成林地面积791.564公顷,占0.15%;无立林地面积1578.308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30%;宜林地面积14411.308公顷,占林地面积2.75%;苗圃地面积4.247公顷。

二、近几年来取得的成效

(一)草原生态保护方面。

一是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十二五”期间,我县依托退牧还草工程,实施禁牧、休牧、人工饲草地建设以及牲畜棚圈建设等项目,使得草原生态环境得到长足改善。五年内,建设完成人工饲草地1500亩,累计完成投资222万元,建设牲畜棚圈400座,累计投资达到480万元。

二是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十二五”期间,累计兑现草奖资金5412.25万元,5年内户均增收1.23万元,人均增收485元。草奖政策成为各项惠农政策中覆盖面最广,涉及户数人数最多的一项政策。2015年底全县牲畜存栏为48万只绵羊单位。

三是开展人工种草项目。实施2015年人工种草与天然草地改良项目,完成建设灌溉人工草地3000亩,旱作人工草地4500亩。

(二)县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

1.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2010年左贡县在318国道周边生态地位重要地段和生态脆弱区域,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人工植树造粒等措施,恢复林草植被。完成生态安全屏蔽建设共计350公顷。

2.植树造林方面

2008年至2015年重点工程区域造林22515.5亩,指数2665194株。2016年重点工程区域造林2829.9亩。

3.立足污染治理,污染物总量减排效果良好,县域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重点对料场、施工场地、道路扬尘、露天烧烤、加油站等对存在大气污染行业进行了进一步规范治理,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全年度污染排放量未超出年度减排计划标准。

4.立足饮水源保护重点,全面提升县域地表水环境质量。

切实强化对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完成了全县农村饮用水源地调查摸底工作,对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划定了保护范围,建立了永久性保护标志,健全了月监管巡查制度,明确了监管责任人。污染治理设施不断完善,全县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

    三、生态保护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管理,保持生态环境整治高压态势

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生活习俗,使不少群众养成了淡漠的生态保护意识,随意伐林、割草、取沙等破坏生态行为较为普遍。立足严峻形式,县委、县政府着眼于“保护环境、生态兴县“的发展目标,将加强管理作为推进生态保护的突破口,严格管理制度,加大惩处力度,坚决禁止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彻底扭转居民不良习惯,从源头上确保生态保护工作有效开展。

1.加强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保护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具体负责全县生态保护日常工作。县政府每年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将各项工作职责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形成齐抓共管、共创环境的强大工作合力。

2.广泛宣传发动。通过会议动员、电视宣传、入户讲解等方式,多角度、深层次宣传生态功能区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增强了公众环境意识和生态观念,为生态功能区保护提供了强有力舆论支持,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3.严格项目准入。对新上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环保准入条件,对不符合规定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准审批。

4.加大惩处力度。环保、公安、畜牧、国土等执法部门,按照“全面排查、不留死角”的原则,长期深入全县各地细致检查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一经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立即从严、从重处理并予以电视曝光,震慑人民群众规范行为,自觉维护全县生态环境。

5.规范资金使用。深刻认识到国家生态转移支付资金使用工作的政治性和严肃性,规范使用程序,加强督导检查,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将资金主要用于环境保护以及涉及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确保了资金使用规范、合理。

(二)突出重点,着力抓好六大生态工程

1.实施生态农牧业工程

农牧业是富民强县的优势产业、主导产业,但传统的发展模式,使其数量难增长、质量难提高,更对生态环境破坏极为严重。为通过传统农牧业向生态农牧业转型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上水平,我们紧盯“节水、旱作、高效”三型农业的目标,通过推行“禁牧舍饲、节水灌溉、土地流转”等,全面实行舍饲禁牧,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加快实施土地流转,促进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同时,扶持农民发展林下养、林间种等生态后续产业和饲草业,农民从生态产业上获得收入。

    2.实施生态保护工程

1)狠抓水质维护。严格执行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切实加强水源地保护,严禁在水源地保护区建设任何影响水质安全的设施,确保水源地水质达标。

2)狠抓植树种草。大力实施植树种草战略,积极恢复植被、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努力构建首都绿色屏障。强力实施了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

3)狠抓土地治理。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着眼于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的发展方向,通过科学规划布局、积极争取项目、加强施工管理,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

    3.实施生态旅游工程

把旅游服务业定位为第一生态产业,依托生态资源,培育旅游优势,以发展生态旅游为主线、建设环京津主要休闲地为主攻方向,全面打造“温泉之乡 美丽左贡”生态旅游品牌。

四、存在的问题

(一)环保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环保资金短缺。

由于我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环保设施不够完善,污染治理成效还不理想。环保配套设施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两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须同步配套进行,但就目前县乡财力而言如要建成非常困难。

(二)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我县实施了全面禁牧政策,畜牧业发展由农户散养转变为舍饲养殖,一些养殖户环保设施简陋,对农村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直接影响农村饮用水水质。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树立“环保先行”的理念

第一要树立大环保的理念。“项目未动、环保先行”,必须始终把环保放在第一位。第二进一步构建大环保格局。环境保护工作是全社会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共同的责任和使命,需进一步形成党委政府主导、人大、政协监督、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环保格局。第三要有扎扎实实的措施。任何项目、任何工程都要统一规划好环境保护工作,没有环评、没有经过环保审批,任何项目都不允许上马实施;采取各种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优先保障各项环保设施的建设。

  (二)强化水环境整治力度

    将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水环境保护的头等大事,结合城建部门科学合理划定、保护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加强城市再生水的利用,以污水资源化为目标,大力提高城市水回用率;把好项目源头管理,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水项目上马;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工业的环境监管力度,确保其治污设施正常运转和外排废水达标排放。

    (三)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

   一是加快生态农业建设,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和土壤污染防治示范,加强基本农田、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其它优质农产品基地的环境保护;二是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药和化肥环境安全管理,引导农民科学施用农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搞好畜禽养殖废水、废物处理,实现畜禽养殖废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三是大力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严禁秸秆焚烧,控制秸秆污染。

  (四)强化辐射和化学危险品污染防治

    加强辐射环境管理,进一步完善医院等放射源动态管理档案,提高其监管能力;加强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实现对有毒化学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风险管理和统一管理。严格控制剧毒、高毒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

                     左贡县人民政府

                    2017315

左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315日印发

                                               共印发2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